親愛的家長
謝謝您對本校的支持,對於各位家長的疑問,將陸續於部落格中解答,請家長自行瀏覽部落格。
Q1:有無學區設籍限制?
可否於錄取後再遷戶籍至桃園市?
我們目前的戶籍在台中是否需遷戶籍才能就讀?
A:申請資格之首要條件為學童需為桃園市民。本校為桃園市立學校,公經費來自於桃園市政府,凡為本市市民皆可申請,不受學區之限制。繳交申請書時需附上戶口名簿影本,證明學童為桃園市民。也就是說,須遷入為桃園市民才可申請就讀,但不保證會能夠就讀。
Q2:為何有研習積分的設計?
A:仁美華德福為台灣第一所公辦公營之理念型學校,以實踐華德福教育為努力目標。如果仁美華德福能成功地存在五年以上,台灣其他的縣市政府才會有信心,複製仁美華德福模式,開設更多的公辦公營理念型學校,造福更多的台灣孩子。如果我們失敗,我們反會成為台灣教育改革的絆腳石。此項任務神聖重大,學校需要華德福專業老師及支持華德福教育的家長夥伴一同把學校辦好。因此在入學辦法中設置研習積分,確認入學家長都對華德福教育有清楚的先備知識。
Q3:如何累積華德福入學研習積分?
A:
只要是華德福學校辦理有關華德福教育的研習課程皆可計算研習時數。因為各個華德福學校所舉辦的研習訊息不易整合,於本校部落格『華德福師訓』、『華德福研習』之資訊難免有公佈上的疏漏,請參考部落格內”『台灣華德福連結』中各華德福學校的研習課程。
詳見研習積分認定規則https://docs.google.com/document/d/1oBIJOxvATC4YjLKODfj5RHc043rFxX_h/edit#heading=h.gjdgxs
Q4:積分累計中提到每場研習同一學童限登記兩人是什麼意思?
A: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其中2人單場研習只合併計入2位家長的時數。
舉例來說:
爸爸、媽媽、爺爺3人若一同來上單場研習,只合併採計其中2人的時數。
舉例來說:
爸爸、媽媽、爺爺3人若一同來上單場研習,只合併採計其中2人的時數。
Q5:各年段作息
一、學生上學時間:
小學部早上08:00以前
中學部早上07:50以前 抵達學校
(為了孩子能更進入到學習的氛圍中,請讓孩子在此時間之前到校。)
※若學生在7點40分前到校,為了孩子的安全,一律集中在中廊安置。
二、本部學生放學時間: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一年級
|
13:20
|
13:20
|
13:20
|
13:20
|
13:20
|
二年級
|
13:20
|
15:40
|
13:20
|
13:20
|
13:20
|
三、四年級
|
15:40
|
15:40
|
15:40
|
13:20
|
13:20
|
五、六年級
|
15:40
|
15:40
|
15:40
|
15:40
|
13:20
|
七、八、九
年級
|
15:40
|
15:40
|
15:40
|
15:40
|
15:40
|
各年級放學時間後十分鐘,家長尚未來接的孩子(非課後安親班),為了校園的學生安全管理,將會帶到警衛室等候區安置,煩請家長儘量準時接走。除了協助校務或班務之外,請家長儘量不要滯留於校園當中,讓孩子較能心無旁騖的學習。
Q6:想請問學校有午睡嗎?
A:中午休息12:10-13:35,依各班情況隨機調整。
Q7:已經就讀的學生家長是否有一些共乘團體的機制產生(同個地區的家長輪流接送)學校是否能考慮開交通車, 從桃園一路開到學校,沿途設置數個停靠點?
有無提供校車接送或共乘資源?.
學童上下課時間及接送問題?
有交通車嗎?
A:本校因臨近幼獅工業區,常有大型貨櫃車出入主要幹道,常有嚴重的交通事故發生。本校規定本校六年級及以下學童不得自行上下學,必須有成人陪同(可共乘)。您在申請時,請務必評估您是否可以親自接送或委託他人接送六年。校方不會規畫校車或交通車,因為延生出的營運成本及學童安全問題非常龐大,是專注於課程發展的教師團隊無法分神處理得來的。校方鼓勵家長以共乘方式接送學童,可向家長會諮詢。
Q8:孩童接送? 開車在校門外下車或是可進入校園中?
A:上學由後門進入,有志工導護家長協助指揮交通。
Q9:小一到小六是否依年級更換班導師?
A:華德福教育理念,理想狀態是1-8年皆為同一位班導師。但因學制關係或其它因素而有異動。
Q10:
想瞭解學校之教學理念,上課模式及未來升學發展及基礎課程安排為何? 不用一般小學的教科書,課程規劃(語文、數學、自然......)與體制內學校異同?
想瞭解學校之教學理念,上課模式及未來升學發展及基礎課程安排為何? 不用一般小學的教科書,課程規劃(語文、數學、自然......)與體制內學校異同?
對於每個孩子學習上的差異,老師如何因應?
如何評量孩子學習狀況?
A:華德福觀念性的相關議題,請多參與華德福研習及讀書會或閱讀華德福教育書籍,例如『邁向自由的教育』。
Q11:從一般國小轉入華德福,需要哪些注意及調適?
A:孩子通常適應得很好,家長倒是有很多需要調適與面對的。家長需要真實接受華德福教育理念,願意保護學童遠離不必要的聲光媒體、電腦遊戲,相信孩子的發展力,放下『比較』的習慣,身體力行地追求合作力,而非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