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1月8日 星期一

仁美國中附設華德福國中小課後照顧班低年段教師甄選

1. 工作時間:學校上課日之13:00-15:30
2. 薪資及福利:面議
3. 條件:華德福教育理念之實踐者。





甄選報到及資料繳交:11/15(一) 上午9:00
需繳交資料為自傳及華德福教育理解報告、濕水彩作品一件甄選時間:11/15(一) 上午9:00
甄選內容:面試,試教(如下說明)

詳細說明:

一、自傳及華德福教育之理解報告(一千至五千字以內)
  • 個人與華德福教育的接觸經驗。 
  • 請談談當今兒童的樣貌、時代處境與所面臨的挑戰。
  • 請描述華德福藝術課程於各年級的課程設計及與孩子身心發展的對應關係。
  • 請談談「呼吸」的概念在教學過程的意義與應用。
  • 如何讓孩子有興趣、主動參與學習,並發展出一生的內在自發學習動力。
二、黑板畫
以三十分鐘為原則,畫出說故事之黑板畫。

三、口試
口試委員會針對自傳、經歷、華德福教育之理解報告及濕水彩內容進行口試。
(濕水彩創作乙張(8開以上),自選主題,以渲染的方式畫成。需附一百字以內之作品書面說明。於報名時繳交,甄試作業完成後歸還。未交作品者,不受理補件。)

三、試教
含歌曲教唱及說故事、黑板畫,共15 分鐘。對像為甄選委員。請自行選擇華德福脈絡之某年段教學活動,需包含歌曲教唱、說故事,設計成15分鐘教案。教案內容一頁以內並簡單扼要,須說明教學年段。

試教參照原則


  •  說故事:請選擇童話故事或歷史故事一則。試教時不帶稿,加入黑板畫講解、亦可加入歌曲教唱。敘述時以和緩、平鋪直敘的方式,讓孩子沉浸在故事的情境中。

2010年3月12日 星期五

華德福輔導工作坊 EXTRA LESSON 支持孩子進入生命之旅的輔導課程

華德福輔導工作坊

            EXTRA LESSON
支持孩子進入生命之旅的輔導課程


善美真華德福教育學會主辦
台灣人智學健康社群協會協辦

史代納/華德福教育除了以生命全觀的態度,支持孩子身心靈成長的旅程,縝密而宏觀地提供了完整的教育圖像,而在人智學啟迪下看待每一個獨特的生命,進入人世的歷程,更發展出面對時代考驗,深具療癒意義的輔導與支持教育系統。
善美真華德福教育學會特別邀請恩斯特‧威思特梅爾Ernst Weitermeier瑪格麗特‧威思特梅爾Margeret Weitermeier以及貝兒貝‧佳蒂斯Barbel Gattys等三位德國華德福學校資深療育 (Curative Education;治療教育) 教師,為台灣的教育工作者提供更深入的華德福教育中的特教與輔導教學。希望為教師及家長在面對孩子成長所需的個別支持及協助時,提供內在理念與實務工作基礎。
講師簡介
恩斯特‧威思特梅爾Ernst Weitermeier
恩斯特為亞洲區華德福教師研討會講師
1997年之前,曾任德國漢邦史代納學校的治療教師。
2002年開始,為德國各地華德福教育機構的治療教育及治療師訓練課程授課。
目前與幾位同仁共同致力於治療教育的發展與華德福教育中治療教育的取向。
貝兒貝‧佳蒂斯Barbel Gattys
貝兒貝在大學入學考前後在人智學的療育機構中與心智發展遲緩的孩子工作兩年,大學時專攻特殊教育,曾因自己的三個孩子而中斷自己在大學的特教系學習,之後完成了華德福師訓及特教的深造。以特教輔導的方式上音樂、德文、英文。
專長於特教輔導課中的診斷與練習,並為孩童尋求最佳的治療方式。貝兒貝與恩斯特的共同處是善於個別輔導。


一、上課時間與課程內容簡介:
第一場:2010年四月三日至四日0900-1630
    1. 人智學啟迪下對特教與輔導的理解
    華德福特殊教育與個別輔導的課程
    1. 孩子的四體運作,如何使其和諧平衡
    2. 承襲歐德芮馬克愛蓮(Audrey McAllen)的療育繪畫練習

第二場:2010年四月十日至十一日0900-1630
    1. 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的理解、檢查與治療
      常見的注意力不足、讀寫算等認知學習能力較弱,如何辨別干擾之處,如何協助調節
    1. 如何幫助學生克服學習與情緒障礙,並進而尋找到自我認同及生命的任務
    2. 身心平衡的運動練習
    3. 一對一的輔導療育練習
二、翻譯人員簡介:
    李慧芳
    善美真華德福教育師資課程講師,朝陽科技大學視覺傳達設計系助理教授,宜蘭人智學會師資課程研習 2006-2007,台中市人智哲學學會華德福初教師訓2001- 2003,英國曼徹斯特都會大學藝術與設計學院哲學博士
    余若君
    英國雷丁大學教育碩士,愛默生學院雕塑系畢業與華德福藝術教師執照,專事藝術教學與藝術治療工作,現任基石華德福高中教師
三、上課地點:
1. 預定地點:台中善美真華德福學校東海園,上課地址與聯絡電話如下:
    地址:台中市台中港路三段256 聯絡電話:04-23506869
2. 如報名參加人數較多,上課地點 (仍位於台中市) 變更時,將另行通知。
四、報名方式:傳真:04-26580149E-mail:waldorf.smz@gmail.com
五、聯絡人:台中縣善美真華德教育學會 陳瓊瑜、林惠敏 (聯絡電話:04-26580588)
六、收費方式:參加一場 (共二天) 2400元,華德福學校教師2000
參加兩場 (共四天) 4200元,華德福學校教師3600

七、注意事項:
  1. 因行政作業之需及名額有限,請及早完成報名及繳費程序。
  2. 各場活動第一天,由台中善美真華德福學校東海園提供教室供宿,並酌收水電及清潔費200元,有意者請自備盥洗用品及睡袋。
  3. 請自備環保餐具與茶杯。
  4. 請著輕便衣物。
  5. 上課中手機請關機。
  6. 如自行開車者,請將您的愛車停靠中港路兩旁,謝謝您的配合!
  7. 交通資訊:
    1. 高鐵:可搭乘往東海大學之免費接駁車,至東海大學站下車,再步行約5-10分即可抵達。
    1. 統聯至中港轉運站:可至對面天橋下搭乘公車(統聯83號、巨業、台中客運)至台中精機站下車,往回走約3-5即可抵達。
    2. 自行開車:下台中交流道往沙鹿方向前往(台中港路),過「榮民總醫院」後即轉慢車道,約1分即可抵達。
    3. 搭火車:抵達台中出站後,可選擇轉搭統聯83號、巨業、台中客運等公車前往東海大學,再步行約5-10分即可抵達。

2010年1月15日 星期五

國際學士後醫學學程(International Postgraduate Medical Taining / IPMT)

在台灣即將開始五年的 國際學士後醫學學程(International Postgraduate Medical Taining / IPMT)
該課程將提供給醫生、醫學系學生、藥劑師、以及保健人士一個學習人智學醫學的機會。在各單元之間,在學理和實作的各個專業層次,學員能夠得到協助與輔導,然後,在學程的期末評量後,依據給醫生、藥劑師、以及保健人士的國際準則,授予人智醫學證照。

報名此課程者需為醫護相關專業人員
有興趣者請詳閱附件 並自行洽詢 主辦單位

引言-----國際學士後醫學學程(IPMT)


說明----國際學士後醫學學程的理念及運作方式


標準----人智學醫師執照的國際標準


課程規劃----人智學國際學士後醫學訓練學程


預定課程----人智學國際學士後醫學訓練學程


報名----國際學士後醫學學程IPMT 報名與繳費細節


報名表----國際學士後醫學學程IPMT


仁美國中附設華德福國中小

引言-----國際學士後醫學學程(IPMT)


我們不是在跟當代的醫學唱反調,我們完全了解當代醫學遵循現代科學的原理和方法;而我們認為,我們所提供的應該只是給行醫的人士運用,這些人是有證照的,而且了解這些科學原理。


醫學博士 愛塔.薇格曼(Ita Wegman)
哲學博士魯道夫.史代納(Rudolf Steiner)

歡迎各位參加國際學士後醫學學程(IPMT)

國際學士後醫學學程(International Postgraduate Medical Taining / IPMT)提供給醫生、醫學系學生、藥劑師、以及保健人士一個初步認識人智學醫學概念的機會,這個學程由一系列各為期一週的單元所組成。在各單元之間,在學理和實作的各個專業層次,學員能夠得到協助與輔導,然後,在學程的期末評量後,依據給醫生、藥劑師、以及保健人士的國際準則,授予人智醫學證照。

對人智醫學只想有個概略認識的人士-即使只上過一週的課程-也會對人類,對人類在大自然裡的發展,還有對治療的物質和療瘉的過程,有新的認識。在內在靈性成長的道路上,這學程引領我們去開發自己治療的知識和能力,這內在心靈的道路來自中古歐洲的哲學,來辛(Lessing, 1729-1781)建立了輪迴和業力的哲學概念,歌德(Goethe, 1749-1832)開創了現象學對大自然的實驗方法,史代納鋪設了哲學-學術的道路,導向冥想的思考,了解存在,以及靈性世界的存在,靈性世界的光和愛指引一個人內在與外在的成長。

哲學博士魯道夫.史代納(1861-1925)與他的合作者依塔.瑪利亞.薇格曼(Ita Maria Wegman) 根據人智學的靈性科學的研究,創立了人智醫學,整合了主流醫學的研究和人智學靈性的研究,從存在的整體來了解身體、心魂、和靈性的本質。

受到現代健康醫學研究的代表人物,例如阿倫.安通諾斯基(Aaron Antonowsky, 1923-1994)的啟發,還有受到人本的正向心理學家,例如亞伯拉罕.馬斯洛(Abraham Maslow, 1908-1970)的啟迪,健康導向範形(salutogenetic paradigm)正在進入學術領域。

健康導向學說(salutogenesis)認為,生命的源起是創造健康。這觀念著重身心靈的健康和幸福,這學說一方面採取古老的靈性觀念,將健康視為生命過程的平衡的結果,疾病來自不平衡;另外一方面,這學說代表二十一世紀新的思維︰我們需要典範移轉,從病理導向(pathogenetic)轉移到健康導向。過去大約兩百年病理導向的觀念成為主流醫學的處理方法。

病理導向從這些問題著手︰人怎麼會生病?新陳代謝的失調從何而生?還有,疾病的源由?健康導向注重的是︰即使在壓力和外在或內在問題的狀況下,人能夠維持健康的因素︰縱使一個人面臨災難、飢餓、或遭逢病理的因素,他為什麼還可以保持健康?人怎麼得到抵抗力和力量?自我修復和自我療瘉來自何處?人智醫學醫療體系就是根源於這個健康導向。

米開菈.歌麗可樂 醫師(Michaela Gloekler MD)

仁美國中附設華德福國中小

說明----國際學士後醫學學程的理念及運作方式

國際學士後醫學學程的理念及運作方式

◎做為新的診斷能力基礎所需的感官體悟及主動思考方式的訓練。
◎人智學醫療、藝術活動、治療性優律詩美及其他型式的實務簡介。
◎專業倫理與冥想訓練,建立具療癒性的關係及創立療癒性社區所需
對個人專業理解的必要性。

感官體悟及主動思考方式的訓練

我們在清晨時由一種新形式的律動藝術──優律詩美開始,這種藝術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前由魯道夫史代納以運動及演說建構的藝術家瑪瑞史代納共同創作發展而出。在大自然中、在人類身上以及各種藝術形式的過程中。可以藉由運動的方式使其化為可見。因此,優律詩美的運動沒有象徵符號的特質,對應的卻是內在的建構運動及塑形姿態,一如對應大自然界中與人類演說中塑形的語言。這是在所有語言中都可能發現的母音與子音的原型字母。當我們表演與練習這些運動時(優律詩美是一種「可見的言語」),我們可以發展出對大自然及人類身上建構及成形過程更細緻的欣賞,也發展出對疾病與療癒過程的理解力。

在第一階段的訓練課程中,會教基本的子音與母音,這些音的運動練習,也研究史代那為這些音所畫的速寫。接下來的進階課程中,還會加入對應音樂中曲調與音階的姿態。還會有行星運動及十二黃道宮標誌的宇宙型動作。

歌德的現象學方法介紹過後,為使每一個人以互洞的方式學習參與,我們分成小組工作.。歌德給了我們簡潔有力的說明:
如果眼睛不是由太陽而生,它將永遠看不見太陽。
如果神的力量不加諸在我們身上,聖神又如何為我們加持?
Were not the eye born of the sun, If God's own power lay not in us,
It could never see the sun. How could the Divine enrapture us?

當我們辨認出自然現象中的四大元素:固體、液體、氣體,以及不再能以物質狀態描述的,例如溫度,根據歌德的觀點,直接連結上內在經驗與靈魂的可能性,以及精神活動。歌德透過他一生的工作來描述這個事實。

一言以蔽之:「物以類聚。」正如眼睛因光所成形,以便接收光線,足部的骨骼唯有藉由行走才能完全發展。每一個器官發展透過運作來發展有技能的活動,同樣的,人類也只能經由某種形式的經驗、感受和思考來領悟及理解。進一步,歌德也建構了他的倫理精神性的生活方式:「一個人只能理解自己所愛的。」將愛發展出一種辨識的力量,也因此創造出精神性的同理心,正是我們的工作目標。誠如歌德所言:「依觀察的客體來決定觀察的方式。」

在運動和歌德觀察法與自然的內在對話之後的第三個步驟就是思考的訓練。我們將採用由史代納與伊塔薇格曼醫師和著的「治療的基礎」一書中的章節做為訓練之用。簡短的介紹之後,將在小組中進行又和歌德研究一般進行小組工作。使用這份閱讀文本,所採取的思考訓練之道又分四個階段:

閱讀文本,逐段研究。如果有無法理解的或引發疑問的部分,不能立刻得到滿意的答案,則寫下來再做進一步的對話。

一系列的思想將從第一段到最後一段依序發展:思考如何依序銜接?思考的連續性如何被打破,以便在他處再提起?新的想法在何處開始,也許第一個想法和第二個想法之間沒有明顯的連結?穿透過的線索是什麼?我們有能力自己複製由史代納發展出的思想系統嗎?這些思考的內在證明是什麼?當第一步與第二步多以思考型態帶入,第三步就強調理解整個章節的組合結構:起頭與結尾的連結是什麼?在章節的過程中,各種重點有顯露出來嗎?或逐步向最重要的高潮前進?一個想法由另一個想法已具較雕塑特質發展而出,或不直接與下一段連結,是否較帶有靈感的風格?

診斷、治療與藥劑實驗

首先,我們將針對人類身體各部分的診斷即因此而做的治療開始,是用史代納與薇格曼的治療的基礎一書中有特色的個案研究或每天的實作中的真實個案。有一些個案研究會用兩個連續的下午進行。一開始,先看診斷方法。夜晚的可能性也被運用在工作實踐中。如果我選擇一個個案的圖像,一個確認的患者的處境,及其相關的細節,對我的治療目標,顯現出什麼可能性的治療?我帶著這個問題入睡並觀察是否從其他面向得到啟示,當我如何帶著對這個病人疾病與健康狀態的想法進入更高的智慧之中。有一句古老的諺語:「清晨比夜晚更有智慧。」

由靈性科學的觀點來看夜晚,呈現出如同我們在白天以感官的幫助讓我們從物質的角度看著所有事物,而夜晚我們社會道德性的方式、由靈魂精神性的角度看待同樣的事物。 因此,有些個案研究被放在這樣的方式,夜晚是診斷與治療的討論之間。我們因此學習,只單單因為我們有意識地將特定的想法或觀點有意識地帶入夜晚而自己轉化。

專業倫理、冥想與自我發展

與一天的前瞻與回顧的密切相關,還有學員提出的特定問題,人智學道路的內在冥想訓練及自我發展將被建立起來。也可因此呈現而出並獲得自己內在的證實,倫理道德發展是最有力量的健康導向泉源。培拉西勒賽斯(Paracelsus)所言不虛:「最終只有一種真實的治療力量,就是愛。」

如何取得證照?

本訓練的三大支柱:

◎密集訓練課程,至少一年一次
◎訓練課程之間的自我進修與小組工作
◎至少兩年導師指導下進行的人智學醫療實務工作
◎近一步的細節請看本簡介最後的國際證照標準

標準----人智學醫師執照的國際標準

人智學醫師執照的國際標準

1. 成為人智學醫生的先決條件是先具有完整的醫生專業訓練。
2. 證明具有至少一年人智學及人智學醫療的學習研究,或至少三年短期的學程訓練,再則同程
度的密集私人研習,包括遠距課程。
3. 證明至少兩年在歌德館醫學部門所認可的醫院或診所實習,或者是在人智學診所或申請者自己
的診所中,由指導者審查指導。
4. 繳交至少兩件與指導者討論過的病例報告與證明,申請者有能力掌握人智學醫療的基礎工作。
除此之外,可由相關國家合法醫療機構申請證照,對處於尚未具備充足訓練條件國家中的同
仁,歌德館的醫療部門已建立申請人智醫學證照的程序。
5. 已由不同的國家醫學機構建立了依適切程度劃分的分級制度。
6. 個別國家的醫學機構可以決定重新認證的可能需求。
7. 此國際標準已經由人智醫學機構在西元2002年九月二十日為人智醫學協會的代表委員會所通
過,並且由人智醫學協會國際聯盟在西元2003年一月十九日確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