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2月20日 星期一

「身心靈整體健康」內容介紹 雷久南著

「身心靈整體健康」    雷久南著

儘管罹患癌症的人大量增加,本書告訴您擁有健康並不難。雷久南博士集其在德州大學癌症研究中心,十餘年的研究與臨床經驗,教您如何藉由天然健康素食、開心之道、氣功、靜修等,從生活中自然達成身心靈整體的健康,走上21世紀健康延壽之道。

飲食 情緒與個性 飲食對身體的影響,一般人已經有概念,但對心理的影響,則資料比較貧乏。其實,這觀念自古即有孟子所說「肉食者鄙」,就是指出肉食對靈性的影響。印度的瑜珈傳統,對食物與心的關係,也有很深的見解。瑜珈(註)最高境界是入定,為使心清醒、敏銳,他們挑選的食物以蔬菜、豆類、穀類等為主,並不主張肉食,肉類會使心粗浮、不容易靜下來。近來兩位心理學家米勒博士夫婦合寫一本書:『心靈的食物』(Food for Thought),即針對這方面作介紹。現在擇譯如下:
兩位作者曾在北美、歐洲和亞洲生活、工作十五年,到處觀察食物與行為的關連,因此經驗豐富。他們將食物分為擴散性、中性及收縮性。在擴散性的極端是藥物、酒和糖,在收縮性的極端是肉、魚、蛋、乳酪等。植物食品如五穀、種子、蔬果則屬中性,其中五穀在正當中,水果稍偏擴散性,種子稍偏收縮性。這對人的行為有什麼影響呢?水果與蔬菜使人的個性開闊、表達能力強、對靈性的昇華較有興趣、偏外向及樂觀。相反的,肉類、魚類則使人保守、頑固、喜控制、佔有欲強、偏內向、沈重等等。要使情緒平衡、身體姿勢構造平衡,最好選中性食物。以下是九條食物與行為的規律:
1.擴散性的食物→開闊的行為。
2.收縮性的食物→保守的行為。
3.偏食→偏激的行為。
4.中性的食物→平衡的個性。
5.自然食物→自然行為。
6.分解的食物→分解的行為。
7.乖僻的食物→乖僻的行為。
8.脂肪高的食物→阻止元氣的運轉、減低精力與敏銳力。
9.飲食過量→減低敏銳力、精力與吸引力。

東西方傳統的食物一直是以五穀為主,但現代的美國人則以肉類、蛋、水果、蔬菜為主,不平衡的食物也會引起不平衡的姿勢,參考背面圖五中A的姿勢是平衡的,同時個性上也穩重,B是肉類及動物性食物過多,C是長期吃糖、甜點和擴散性的藥物,B和C姿勢不平衡,情緒也容易失去平衡。在1950年代美國社會學家發現,美國人的個性普遍都有變化,從由內主動改為由外主動,即一般人喪失了自我,而依賴外在的評語來決定生活的目標。在食物方面也較不平衡,口味偏重。從背面圖六。可以看出1910~1970年間加工食品的大大增加,而加工食品是引起心理、生理變態的重要原因。美國人平均每年攝取240磅的肉、120磅的糖、10磅的五穀。 偏食引起偏激的行為、偏激的慾望和偏激的思想。偏食使人無法控制自我,尤其是肉食,刺激性慾,但減低敏銳度(sensitivity)加上糖使人產生不合實際的幻想,同時減低精力,兩者加起來造成強烈的性慾和奇怪的幻想。這種偏食間接造成黃色書籍、黃色電影的氾濫和男女關係的不滿意。
飲食的不平衡,不但引起上述偏激的行為,同時還增加犯罪行為。雖然這方面的研究很有限,但可看出歐美犯罪率的增高與飲食的偏差有直接關係。低血糖的症狀尤其與各種犯罪行為關係密切,阿根廷的一項研究發現,129個犯罪人中,只有13個人的血糖是正常;俄亥俄州的報告發現,在102位假釋的犯人中,82%帶有15種以上不同的低血糖症狀,有些人的症狀甚至多達50種以上。這些假釋的犯人一旦改變飲食,停止食用糖和加工的澱粉,他們的態度和行為即大有改善。監牢的飲食最好以粗麵、新鮮蔬菜、水果為主,因為這種食法最能平衡情緒,協助犯人改邪歸正。
我們原本和大自然的節奏息息相關,但現代生活使的我們與大自然脫了節,原因之一是飲食習慣與環境的隔離。很多傳統文化都主張食用季節性當地生產的食物,但是科學的進步,使冬天住在寒冷地帶的人有暖氣設備,在屋內穿夏天的衣服,吃熱帶的水果如橘子、香蕉、蔗糖、咖啡等,因此使體質不能適應寒冷的氣候,而必須仰賴暖氣,變成溫室裏的花草,沒有抵抗力。相對的,不少移居南部溫暖地帶的北方人,仍然維持北方的飲食習慣,尤其是大量食用肉類,結果受不了炎熱,房子、車子都必須開足冷氣,或喝冰水才舒服。假如考慮環境、季節,則冬天應多吃收縮性食物如穀類、豆類和堅果類、種子類的食物,少吃一點水果,自然就不怕冷;夏天如果以水果、沙拉、植物性蛋白質為主,也就不必依靠冷氣設備了。
最後談到掌廚者的情緒對食物的影響。很多民族都警告說,不要吃發怒、生病或恐懼的人所煮的菜。相反的,充滿愛心的人所燒的菜,是有益身心的。經常上餐館的人,則直接受廚師心情的影響。 以上是『心靈的食物』一書大概的內容,介紹 食物對情緒的影響。(資料來源:雷久南著「身心靈整體健康」一書)